南溟深北辰远
澳门今期开奖结果 首页 澳门今期开奖结果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  • 首页
  • 澳门今期开奖结果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南溟深北辰远
    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6:18    点击次数:65

   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·邢台临城崆山白云洞

    聞鍾記郵(5348)南溟深北辰远

    北极是一个地理概念,如果不特指,那一定是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最北面的极点。但对于富有浪漫主义思想的中国人而言,北极又有着丰富的含义,诸如在很多典籍中记录的神仙体系中有北极紫薇大帝大帝,在历朝历代天文文献中记录的北极星、北斗星、北辰等天文现象,都赋予了“北极”这个地域别样的风采。而那个地球上的北极,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人与自然的故事。读过《滕王阁序》的都知道这篇千古名篇中,一句“地势极而南溟深,天柱高而北辰远”,让人们在浩瀚的自然面前感觉自身的渺小。

    之所以会有“北极”这个话题,是因为范老师寄给我明信片。这枚明信片上就盖了一枚“北极”邮戳。通常情况下,北极就是以北冰洋为核心,被永久冻土与季节性海冰覆盖的那片海。在自然科学维度,它是全球气候系统的“寒极”。北极很遥远又很寒冷,也许只有生活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能够体会得到。对中国人而言,在黑龙江的漠河有一个北极村,国内的很多人都到漠河北极村去“找北”,引出了北国雪乡的旅游热。

    中国古代对“北极”的认知,始于天文观测与宇宙建构。《周髀算经》提出“北极谓天中”,将地球自转轴北端的投影视为“天之心”。这种认知并非单纯的科学观测,而是演化为“天极-地中”的宇宙模型:《尚书·禹贡》记载“冀州,尧所都,故禹治水自冀州始”,冀州作为古中国的“地中”,与北极星的“天中”形成垂直对应,构建起“天覆地载”的文明秩序。这种将地理北极与天文北辰相勾连的思维,成为理解中国古代空间观念的关键。北极不再是遥远的冰雪世界,而是通过星象信仰,成为文明合法性的终极来源。

    北辰(今小熊座α星)在古代星图中占据特殊地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描述:“中宫天极星,其一明者,太一常居也。”这颗被称为“太一”的恒星,因近乎位于地球自转轴延长线上,呈现“众星拱之”的视觉效果,被先民视为天帝居所。随着道教的兴起,北辰的星象属性逐渐人格化,至宋代形成“中天紫微北极大帝”的完整神格。据《道藏·洞真部》记载,北极大帝“上统诸星,中御万法,下治酆都”,其神权涵盖天文历法、雷霆鬼神乃至人间祸福,与“玉皇大帝”共同构成道教神系的“二元统治”。

    西安北极路的命名,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的北极宫信仰。这条位于明城墙内西北隅的街道,在清代《西安府图》中记作“北极宫街”,因毗邻北极大帝庙宇而得名。民国时期,庙宇倾颓后,街道更名为“北极路”,但其空间记忆仍保留着信仰痕迹——路侧老槐树相传为北极宫旧物,树根处至今可见香灰沉积的凹痕。20世纪50年代,西安城市改造中,北极路被拓宽为双向车道,现代建筑覆盖了昔日庙宇基址,但地名普查资料显示,路基下仍保留着明代庙宇的石构件,其中一块残碑刻有“紫微北极,万星宗主”字样,成为信仰地理的物质见证。

    北极路的文化特殊性,在于它将抽象的星象信仰转化为具体的城市空间。这种转化并非孤例:北京的“北极阁”、南京的“北极阁街”均因类似信仰得名,但西安北极路因地处十三朝古都,其承载的历史层次更为复杂。当代北极路两侧,现代邮政设施——北极路邮局的存在,恰如一座时空转换器,将古代的星神信仰与现代的邮政文明连接起来。不过这家邮局建立的时间还很短,以前并没有这家邮局,如今的“北极路”邮局是从2024年娄敬路邮政所迁址并重新命名的,是不是很意外?

    从北极冰原的探险旗帜到西安北极路的邮戳墨迹,从北辰星轨的天文观测到北极大帝的庙堂香火,这些看似分散的文化符号,共同构成了人类对“北方”的精神追寻。北极作为地理极点,其“不可抵达性”催生了探险精神。北辰作为天文定点,其“永恒不动性”孕育了秩序信仰。北极大帝作为人格化神祇,其“统御万星”的神权建构了人神关系。现今西安北极路邮局,则将这些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城市记忆与生活实践。这种转化的本质,是文明对“终极意义”的空间化表达。

    古代长安,宫城朝向北辰的布局,是将宇宙秩序投射到人间。现代西安,北极路邮局的邮戳,是用邮政语言重述星象传说。当我们在北极路邮局寄出一封盖有北极星邮戳的信件,其物理轨迹是从西安到世界各地,但其文化轨迹则是从“天极”信仰到“地极”探索,从古代宇宙观到现代科学观的文明之旅。站在西安北极路的街头,仰望夜空中的北辰(现代北极星已非唐代的勾陈一),就会发现地理的北极始终冰封,天文的北极随岁差迁移,信仰的北极大帝已融入民俗记忆,而北极路的邮戳仍在不断盖下新的印记。

    变与不变之间,是人类文明对“北方”的永恒追寻——它既是对地理极限的挑战,也是对精神家园的守望,更是对“我们从何处来,向何处去”的永恒叩问。在这个意义上,北极、北辰、北极大帝、北极路与北极邮戳,共同构成了丈量文明深度的精神标尺,让遥远的极地成为连接古今、贯通天地的文化坐标。感谢范老师寄给我的明信片,从明信片上的“北极”邮戳里,去巩固自己的认知。



    上一篇:中国网络文明论坛|良法善治,构建清朗有序网络空间
    下一篇:没有了